100千瓦时”容易错成“100度”,“5000吨”茶叶容易错成“10万担”,“零下10摄氏度”容易错成“摄氏零下10度。”
二是按照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统一体例的要求来挑剔毛病。现在,这方面毛病也可以说是常见的。一次,我在阅检大样时,在两篇不到千字的稿件里,发现分别有14个和13个汉语数字没有写成阿拉伯数字。诸如把“60年代”、“6月”分别写成“六十年代”、“六月”。
还有其他方面的规范要求,像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”、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”,都不能苟简为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”、“省人大副主任”。还有文稿在直排时,英文字母要横倒。
第二十种办法,按照《简化字总表》检查稿件,看看有没有不规范的汉字。
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为纠正社会上的用字混乱,便于群众使用规范的简化字,经国务院批准,在1986年10月15日的《人民日报》上重新发表了《简化字总表》。这一《简化字总表》,是我们办报人员检查有没有不规范汉字的依据。
第二十一种办法,看看标点符号是否用得准确。
按照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省报编校质量评比标准,两个错误标点符号作为一个错别字计算扣分。
我觉得,有几个标点符号用法需要特别注意。一是感叹号和问号不能并用在一个地方。如“算得了什么?!”应去掉一个问号。二是不该用顿号的地方不要用顿号,像七、八十吨,六、七百元,四、五十岁,这里的顿号都应略去。三是连接号的四种形式及其不同用法,这是在1996年6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。1、占一个字位置,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,中间用“—”连接号。例如:我国秦岭—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。还有,相关时间之间用连接号。如:鲁迅(1881~1936)……2、占两个字的长度的位置,用在相关的地点之间。如:“北京——广州”直达快车。3、占半个字的长度,如:B-128注射剂。4、浪纹,占一个字的长度。如:亩产葡萄1000公斤~1200公斤。四是省略号和“等”字不能并用,如:“某某某、某某某、某某某……等一批企业家”。这里,“等”字前面的省略号应去掉。
第二十二种办法,阅检大样时,手持一张当天的报纸,检点一下,递增的报纸编号和年月日是否准确,版次和星期几是否对头?
第二十三种办法,每年第一季度,特别是新年开头几天,在阅检稿样时总要增加一个检点年份的项目:是今年的,还是去年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