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报纸,无论是党报、都市报,还是专业报,只要你细心阅读,总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。“形势一片大好”写成“形式一片大好”,“莫名其妙”写成“莫名奇妙”,“自始至终”写成“自始自终”,“偶尔”写成“偶而”,“中肯”写成“中垦”,“自己”写成“自已”……这些连中学生都很少犯的错误,却能白纸黑字地屡见报端。这还不算,有时报上还会出现大标题的错误。
常言道“无错不成报”,这是指当今报纸容量大,信息多,出版周期快,时效性强,编校时限短,且有些新闻事实又处于发展中,故而差错难免。面对这种情况,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报纸的出差错率相对于图书,还算是给出了较宽裕的范围。但这决不能成为报纸出错的理由,因为新闻事实一旦出错,轻则给新闻报道带来负面影响,重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影响,甚至危及报纸的公信力和存亡。
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报纸差错呢?本文从新闻校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对报纸差错进行归类,分析成因,并探讨有效防堵报纸差错的方法,以供新闻同行参考。
一、最出不得的差错——政治性差错
报纸上政治性差错,主要指新闻报道出现可能产生不良政治影响的差错。政治性差错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三种:
一是版面安排不当,主要是指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在版面的位置安排不当。
二是稿件中的观点、提法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。如有的稿件涉及民族宗教问题时,由于作者政治敏锐性不强、政策水平不高,违反民族宗教政策;有的涉港、澳、台问题的稿件把关不严,错误地将香港、澳门、台湾称为“境外”;有的保密观念不强,在稿件中存在泄密隐患等。
三是因技术性差错造成可能带来不良政治影响的差错。如前几年某报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之际,在一篇稿件中将“克林顿访华”写成了“克林顿反华”,这是打字误码和校对疏忽造成的重大政治性差错。某家都市报也有过险情,比如把“中华人民共和国”写成“中国人民共和国”等。所以,要想让报纸不出政治性差错,我们要在出报每个环节上严防死守,对社会敏感问题更要慎重。
二、字形相近、同音字要仔细辨析
翻开报纸,出错最多的是字形相近、同音字。如“巳、已、己”,不是把“已经”写成“己经”,就是把“自己”写成“自已”。某家都市报2011年2月11日04版《本地农民工,请你留下来》第二大段第1自然段第4行把“自己”写成了“自已”。还有“拨”与“拔”,如某家杂志在2010年9月16日A02版第3自然段倒数第2行中将“选拔”写成了“选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