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编辑校对网

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。做最认真
坐享其成   轻松办公
——还您一个轻松自然的工作心情
your work in a relaxed and natural in the mood


中文编辑校对网

倡导“编辑从校对做起,校对向编辑学习”出版工作理念,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
致力于文字应用

事实差错中的“真实”与“真实感”
来源: | 作者:中文编辑校对网 | 发布时间: 2016-10-08 | 566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毫无疑问,所谓“真实”强调的是新闻事实的客观发生,强调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,在某种意义上真实就是事实。


“真实却是极为主观的、可以创造的东西,它依赖于我们的表达技巧或者修辞手法。新闻实践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虚假报道大行其道,有些甚至会在很多年后才会被揭穿。


明明是假的,为什么人们信以为真。原因很简单,就在于它运用了新闻的形式和必要的修辞,创造出了一种让人信赖的“真实感”。


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反观,我们也看到过不少令人质疑的真人、真事报道,其原因恰恰在于其“真实感”的丧失。因此,“真实感”是新闻修辞的核心指向。


新闻修辞:通向“真实感”的路径


“像任何语篇一样,新闻也是通过语言来表述世界的。由于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,不可避免地会把所表述的内容置于某种信念或价值观念框架之内。”   

当西方的客观、真实讨论演变成一种理念上的坚守时,现实世界的人们已经承认了新闻的绝对真实和客观之不可达。因此,以公信力为生存基础的新闻要取得让人信服的效应,除了要尊重新闻的客观、真实属性之外,还要借助于必要的新闻修辞手段来强化“真实感”以及客观性。

作为通向“真实感”的主要路径,常见的新闻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:

1.直接叙述和目击报道,增强现场感、证据感。

所谓现场感,就是指新闻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,如闻其声,如见其人,产生强烈的感染力;用绘声绘色的描写,传神的笔墨,“再现”事物的本来面目;用情景交融写法,见事又见人,展示事物的“多维的画面”;用进行式的手法,呈现事物动态发展的过程。由于现场新闻总能把事件发生的现场所见所闻如实地、客观地再现出来,记者亲临现场原汁原味地展示的讲述,无疑会让坚信“眼见为实”的读者产生真实、可信的感觉和感受。

记者能够亲历现场无疑是新闻真实感的可靠保证,但是在具体的新闻采写实践中,很多新闻事实(尤其是一些突发性事件如火灾、海啸、事故等等)发生时,记者不可能预先到达现场。这时候绝大多数记者会寻求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:寻找现场目击者或新闻事件的当事人。目击者和当事人作为“证人”的出场,不仅保障了新闻报道的完成,其特殊的身份还会为新闻报道平添一份“证据感”。

众多媒体在栏目或版面上打出“现场”、“目击”、“亲历”等字样,以某媒体为例,一个月所谓的目击新闻报道共计17条,但是仔细审视这些报道的条目和具体内容,称得上真正“目击”或者能够体现出“目击”意义的只有一篇《本报记者现场目击美军演习实况》,其他的新闻报道是否强调现场与目击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义。由此看来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