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编辑校对网

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。做最认真
坐享其成   轻松办公
——还您一个轻松自然的工作心情
your work in a relaxed and natural in the mood


中文编辑校对网

倡导“编辑从校对做起,校对向编辑学习”出版工作理念,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
致力于文字应用

编辑“精神病案例”报道时需要“关怀”
来源: | 作者:bianjiao | 发布时间: 2016-03-31 | 1147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  
统计分析方法上,先由一位研究者对检出文本根据内容进行初步整理和归类,然后再由另外3名研究者确认和进一步分类,对于分类意见不一致者经讨论后决定。检索资料除简单的定量描述外,着重采用主题归类等定性方法进行分析。
  
经分析总结,我国报纸在报道精神疾病及其患者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
  
一、报道内容以描述精神病患者肇事和提供医疗服务信息为主,但视角逐渐深入和多元
  
检索信息显示,这一年共有1939篇与精神病相关的报道。内容涉及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报道314篇(16.2%,医疗服务信息313篇(16.1%),病人状况285篇(14.7%),以精神病人为对象的影评、书评和幽默笑话183篇(9.4%),转载或报道国外相关内容250篇(12.9%),精神卫生相关政策95篇(4.9%),一般心理问题关注78篇(4.0%),其他或与精神病联系较少的内容421篇(21.7%)。
  
以上数据表明,对精神病患者的报道以负面题材居多,同情较少,正面描写他们积极战胜疾病的报道更少。此外,虽然有不少精神卫生方面的医疗服务信息,但真正关注精神卫生发展现状,有利于相关服务开展的信息比较少。
  
值得关注的是,精神病患者的权利正逐渐受到媒体关注。有关精神病人是否该享有平等结婚、就业、教育、出行和娱乐权,以及涉及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、医疗保险和强制收治的法律程序等问题的文章共有114篇,占5.88%。还有部分新闻媒体开始把视角聚集在患者、家属以及精神卫生工作者受歧视的状况。
  
二、媒体在报道精神病患者群体时,虽然极少出现语言和立场上的主观歧视,但客观传播效果以负面形象为主
  
文本分析发现,绝大多数报道对精神病者群体并无主观故意歧视,但是对其行为“具体客观”的描述却形成了该群体的负面形象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4个:
  
1.详细描写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。如“惊天血案”、“劈死男友”、“挥舞铁铲”等。
  
2.医学专业概念模糊不清或错误。如将“神经病”与“精神病”的概念混淆;“从‘心理障碍’逐渐变成了‘精神分裂症’”;“因精神病症导致杀人”。
  
3.使用社会性歧视语言。如武疯子、傻人、怪异、特殊、神经错乱等词频频出现。
  
4.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,专家、患者及家属的声音较少。报道中很少有对专家的第一手采访,除了少数几篇(10篇)描述患者及家属遭受歧视的经历外,描述如何获得治疗、如何积极控制疾病、如何康复等个人体验方面的信息几乎没有。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评价多数来自第三方,如路人、警察、朋友或同学,很少听到家属或患者的心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