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编辑校对网

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。做最认真
坐享其成   轻松办公
——还您一个轻松自然的工作心情
your work in a relaxed and natural in the mood


中文编辑校对网

倡导“编辑从校对做起,校对向编辑学习”出版工作理念,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
致力于文字应用

让姓名和头衔自己说话——新闻报道中人物称谓使用的技巧
来源: | 作者:bianjiao | 发布时间: 2016-01-04 | 1654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网名、外号、昵称应用的技巧探讨


在娱乐、体育及一些社会新闻中,经常可以见到人物除姓名外的其他称呼,如昵称、外号等,若合理加以利用可以为文章增色。如天后布兰妮与老公凯文离婚的新闻报道,记者以“浪子”、“软饭王”的外号代替凯文的真名,根本不用其他文字,所要表达的情感倾向已跃然纸上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在一些报道中往往只有外号而无真名。在新浪体育的一篇稿件中,通篇都是讲“大鲨鱼”如何如何。熟悉NBA的人知道这是著名球员奥尼尔的昵称,但假如离开了NBA这个语境,或是不熟悉体育的人,看报道时就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。


类似的还有近几年在新闻报道中大量出现的“网名”。随着网络对新闻影响的日益深入,网络上的称谓也越来越多出现在传统媒体上。“网名”是否具有准确的指向性?是否能够替代真名?


笔者的看法是,在报道网络事件时,可以用“网名”代替;但在涉及普遍意义的社会新闻,甚至牵涉到公安侦破或是法院宣判的情况时,仅用“网名”便不够严谨。而在“网名”和真名同时知晓的情况下,选择哪一个来讲述事件,12月7日《三联生活周刊》刊发的封面报道“法律不等于伦理”的操作手法值得借鉴。


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——


女孩骆旋引发的故事,从她的意外离去开始。


朋友们至今不愿意触碰“死亡”这个字眼,更不愿意用“尸首”这个词来讲述她最后离去的惨状。对于逝去的21岁如花生命,以及那些同样青春灿烂的年轻人来说,一切始料不及。骆旋的网名叫“手牵手”,大家习惯叫她“手手”。就让我们用“手手”这个名字,来讲述她的故事吧。


在该报道中,同一个人物有三个不同的称谓:骆旋、“手牵手”、“手手”。如何选择?涉及法院判决的称谓,用骆旋最为严谨;在讲述这一在网上流传的网络事件时,“手手”具有更高的认同度。但如果就这样穿插使用,容易让新闻本身和读者都产生混乱。记者用旁白的方式,短短几句话,就让所有难题都迎刃而解了。


类似的实践,媒体同行们每天都在进行着。本文的实例和观点,也无一不是来自我们日常阅读的报纸、杂志。笔者希望,能够从各位同行的新闻作品中,学习到更多的知识。《新闻导刊》2007年 第4期 | 闫修彦 郑华如 朱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