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编辑校对网

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。做最认真


中文编辑校对网

倡导“编辑从校对做起,校对向编辑学习”出版工作理念,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
致力于文字应用

这些成语,容易望文生义
来源: | 作者:bianjiao | 发布时间: 2016-10-07 | 963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许多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,有些来源于历史故事、神话寓言或古代诗文,有些具有深层的含义。对于这种成语,仅仅读懂了字面意思,往往还不能确切掌握成语的含义。如果连字面义也没有弄清,便穿凿附会,强作解释,便只能犯望文生义的错误了。请看例子。
  

侧目而视


“侧目而视”语出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妻侧目而视,侧耳而听,嫂蛇行匍匐,四拜自跪而谢。”形容畏惧或愤恨、敌视的神态。例如毛泽东《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》:“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者,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。”杨绛《洗澡》三部六章:“她感到旁人对她侧目而视,或另眼相看,好像带些敌意,或是带些鄙视。”


“侧目”从字面上看就是斜着眼睛看,但是在这条成语里它具有特定的含义:一是表示畏惧。如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周秦》:“死者相枕席,刑者相望,百姓侧目重足,不寒而栗。”一是表示愤恨。如《史记·邹阳传》:“太后怫郁泣血,无所发怒,切齿侧目于贵臣矣。”这就决定了成语“侧目而视”只能形容畏惧或愤怒、敌视的神态。有人没有理解“侧目”的特定含义,根据字面意义把“侧目而视”误解为斜着眼睛看,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。例如:


1.在特拉维夫,穿着比基尼在沙滩上溜达和玩水上滑翔的人比比皆是,那些路过的戴小毡帽的虔诚犹太教民也很少侧目而视。(《新华每日电讯》,2010年9月30日)


2.上课时,任何参观、考察等人员进入教室或站在窗口走廊上,都不会引来学生的侧目而视。去年冬天裘小民副市长视察乐平小学,没有一个学生因市长的到来而影响上课注意力,依然专心致志地听课。(《今日临安》,2010年11月5日)


例1是说虔诚的犹太教民目不斜视,身着比基尼的女郎也吸引不了他们的目光。例2是说乐平小学的学生遇到有人参观也目不斜视,仍然专心听课。两例都与畏惧和愤恨无关,显然是把“侧目”等同于“斜视”,把“侧目而视”当成“目不斜视”的反义语了。


目无全牛


“目无全牛”语本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”意思是,庖丁开始宰牛的时候,所看到的都是浑然一体的整牛,几年以后技术纯熟了,看到的只是牛的筋骨结构,而不再是整个的牛了。后遂以“目无全牛”比喻对事物的整体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已经了如指掌,因而处理起来极为准确熟练。例如晚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续集·小癞子》:“所谓精者如承丈人之蜩,如运郢人之斧,如射甘蝇之箭,胸有成竹,目无全牛。”谢觉哉《不惑集·目无全牛》:“我们称赞人会办事,常说他目无全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