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编辑校对网

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。做最认真


中文编辑校对网

倡导“编辑从校对做起,校对向编辑学习”出版工作理念,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
致力于文字应用

理解成语:弄清典故
来源: | 作者:bianjiao | 发布时间: 2016-07-06 | 1302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有人不明典故,不懂得“萧墙”指什么,只要祸起,不管起自哪里,都说“祸起萧墙”,以致造成误用。例如:


1.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,为网吧隔壁一出租屋内存放的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引发……网吧爆炸事件“祸起萧墙”再次证明一个铁律——人祸酿成的悲剧完全可能被改写。(《广州日报》,2010年12月6日)


2.邵海的腐败案件祸起萧墙……比较起以往大多数官员腐败案线索来源于“网友曝”“案中案”“知情者举报”或“情妇起义”等外部发端,反腐部门的主动出击是值得肯定的。(《楚天都市报》,2010年11月24日)


3.祸起萧墙,63岁女环卫工凌晨被撞。(四川新闻网,2011年6月13日)


例1,网吧爆炸事件祸起隔壁,明明不在内部而在外部,怎么能说“祸起萧墙”呢?例2,反腐部门就是监督贪官的,是贪官的对立面,被反腐部门揪出当然不是“祸起萧墙”。其实“情妇起义”倒是货真价实的“祸起萧墙”,反而被作者归为“外部发端”,连墙内墙外都没有分清。至于例3,一位环卫女工在打扫街道时,被过路的汽车撞伤,说“飞来横祸”则可,说“祸起萧墙”就近乎荒唐了。


洛阳纸贵


仅仅从字面上根本看不出“洛阳纸贵”的含义是什么。一查才知道,原来《晋书·左思传》记载,左思构思十年,写成《三都赋》,受到司空张华的赏识,“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”。后遂以“洛阳纸贵”四字成文,借指好的著作风行一时,广为流传。例如明·丁绍轼《郑公治青实记叙》:“公以明经高第,成庚戌进士,一时传诵其制艺,几令洛阳纸贵。”阎纲《文坛徜徉录》:“一九八○年年初,谌容同志的名篇——中篇小说《人到中年》发表,一时之间,洛阳纸贵。”


有些人不明典故,望文生义,误以为“洛阳纸贵”就是纸张价格上涨,于是用来形容纸张或其他商品价格,甚至人工费用上涨,实在令人啼笑皆非。例如:


1.安徽泾县生产的宣纸价格大幅度上涨引发洛阳纸贵。(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,2011年4月7日)


2.(由于天气太热)番茄只长苗不结果,导致上海的供应链无法衔接,番茄一时洛阳纸贵。(《东方早报》,2010年11月9日)


3.这次的欧洲抄底游,让导游也洛阳纸贵起来。这几天,记者想找导游做采访也不是容易的事。(《羊城晚报》,2010年6月21日)


相濡以沫


“相濡以沫”语出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(xǔ,吐气)以湿,相濡(rú,沾湿)以沫。”意思是泉水干涸了,鱼一起困在陆地上,用湿气互相嘘吸,用口沫互相浸润。后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薄之力互相救助。例如王安忆《本次列车终点》:“爹爹很早就死了,妈妈带着他们三个,相依为命,相濡以沫,什么苦都吃过了。”“相濡以沫”也作“以沫相濡”。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题〈芥子园画谱三集〉赠许广平》:“十年携手共艰危,以沫相濡亦可哀。”知道了这个典故,就会懂得“相濡以沫”只能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薄之力互相救助,而不能比喻在顺境中互相关心互相支持。例如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