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编辑校对网

致力于文字应用21年。做最认真


中文编辑校对网

倡导“编辑从校对做起,校对向编辑学习”出版工作理念,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
致力于文字应用

历史类差错及防范
来源: | 作者:bianjiao | 发布时间: 2017-12-10 | 4791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图像错误。有相当多的书内插图甚至封面的图像出现过错误。就笔者所见,有将荀子当成孟子的,有将曾国藩当成李鸿章的,有将梁启超当成康有为的,有将马歇尔当成史迪威的,有将傅雷与梁漱溟搞颠倒的,有将北洋水师的经远舰当成致远舰的。

以上列举的事例,分别出自已经出版的图书、期刊论文与编校的书稿等。为了减少此类差错,编辑必须以“怀疑一切”的态度对待书稿,不能放过任何知识点。编辑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,努力扩充知识面,这样才能敏锐地发现书中的错误;如果编辑暂时做不到这一点,那么必须勤于动手查证。

查证知识点,编辑可以利用各类工具书(如《辞海》《中国历史大辞典》《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》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《中外历史年表》等)与学术专著。为了节省编辑的时间成本,笔者建议首先利用互联网查找。当今是互联网时代,编辑要有熟练掌握在网上检索信息的能力,相较于查找纸书,这样可以做得更好更快。比如论文类绝大部分可以通过中国知网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、维普、万方等网站下载进行查证。

有些知识性差错隐藏得很深,多见于作者为论述某种观点而引用的一些小人物事迹、小事件等,笔者暂且将其称为“隐性知识性差错”。这类差错表面上看合乎逻辑,但编辑一定不要麻痹与偷懒,如果对文中所提到的人或事没有十足的把握,应顺藤摸瓜,核查引文,一旦接触到作者所引用的原始文献,错误就无所遁形了。这个过程就像破案一样。(节选自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"出版物历史类差错及防范对策",作者:胡宝亮)